西安市鄠邑区奖励政策来了!鄠邑区人才队伍建设及科技创新工作行动计划(2020—2022年)

时间:2021-03-02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鄠邑区人才队伍建设及科技创新工作行动计划(2020—2022年)

人才是第 一资源,科技创新是第 一动力。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人才队伍建设及科技创新工作决策部署,推动市委“十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根据西安市人才队伍建设及科技创新工作安排,结合我区实际,现制定如下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以“保护大秦岭、融入大西安、建设副中心”为引领,大力深化人才和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聚焦全区重点工作、重点产业、重点行业,创新举措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快步伐培育急需紧缺人才,鼓励激励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构建管理规范、开放包容、服务高效、支持有力、效应明显的人才发展体系和政策环境,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服务水平,增强全区科技创新能力,为鄠邑区建设副中心城市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管人才;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引进、培养、服务、使用并举;坚持问题导向、充分挖掘利用和滋养鄠邑区丰富的人才资源,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三)目标任务

——人才资源活力充分激发。构建科学完善的引才聚才、培养使用、人才管理、评价激励和人才服务工作机制,提升人才队伍层次、改善人才队伍结构、激发人才队伍活力,逐步实现人才和科教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变。到2022年,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15名,产业发展急需人才500名,研究生以上或者高级以上职称人才300名,培养乡村振兴人才5000名,组织区域特色人才系列活动,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机制全面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体系基本形成。

——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大幅提升。在全区范围内,采取地方同高校合作,企业同院所融通,企业家同科学家联手的方式,促进科技成果向产业转移转化,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科技企业。积极申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到2022年,全区打造国家级科技孵化器1家、省级科技孵化器2家、市级创新创业基地2家、市级众创空间3家,入孵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家,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对接活动品牌。

二、主要措施

1.健全人才引进政策

围绕发展“三个经济”和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有发展潜力的人才团队。严格落实《鄠邑区“253”人才工作规划》《鄠邑区人才项目科技创新专项基金管理办法》等引才聚才机制,探索制定《鄠邑区人才引进培养办法》《鄠邑区柔性引才实施办法》《鄠邑区教科系统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等配套政策措施。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人才需求调研机制,突出重能力、重实绩、重市场的原则,大力引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高层次人才和人才团队,充分发挥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牵头单位:区委人才办,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教科局、区人社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文旅局、区卫健局、区投资工信局、区科协)

2.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柔性引才机制,通过顾问指导、挂职引进、兼职引进、合作引进、退休特聘等方式,引进区域发展急需人才;采取项目合作、技术入股、技术聘用等形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及高层次人才团队。善用乡情引才,建立鄠邑区籍在外人才智库,组织校友会等交流活动,不断增进本籍在外人才对家乡的了解和认同,支持鼓励在外人才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编制《全区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为专项引进机关事业紧缺人才提供政策保障,为企业引进的合作人才和项目提供配套服务,逐步实现人才资源共享格局。(牵头单位:区人社局,责任单位:区科协、区教科局、区投资工信局、区文旅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卫健局、沣京工业园管委会、西户高新区管委会)

3.建立人才集聚平台

以沣京工业园、西户高新区、西安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为重点,充分利用辖区高校资源优势,积极与西安石油大学、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联系,支持鼓励校企合作,建立人才孵化器、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基地等平台,引进一批高精尖科研人才,聚集一批创新创业人才。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建立人才驿站,搭建人才引进服务平台,组织开展特色人才交流活动,打造高层次人才聚集洼地。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系列活动,组织科研人才深入企业开展技术指导、项目合作和协同攻关,组织企业家走进高校院所,促进人才项目对接融合发展。支持帮助区内高校、科技企业和医疗机构申报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依托工作站引进科研人才及人才团队。(牵头单位:区教科局、区科协,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投资工信局、区文旅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卫健局、沣京工业园管委会、西户高新区管委会)

4.建立“双招双引”联动机制

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协同发展,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促进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等全要素联动发展。深化“人才+项目+资本”协同引才模式,努力实现引进人才同重点项目对接,同支柱产业、新兴产业互动,推动人才引进与技术引进、项目引进有机结合,精准服务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牵头单位:区投资工信局,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教科局、区文旅局、区农业农村局、沣京工业园管委会、西户高新区管委会)

5.年轻干部培养专项

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关于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要求,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优秀年轻干部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实行优进拙出,更新优秀年轻干部库,用3年时间发现培养优秀年轻干部200名,其中处级干部100名,科级干部100名。每年至少举办一期年轻干部培训班,结合全市“十项重点工作”,每年有计划地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急难险重岗位帮助工作,增长才干。积极协调争取更多定向选调生来我区工作。打破隐性台阶,大力提拔使用年轻干部,用3年时间提高区管干部“80后”比例,并有一定的“85后”“90后”干部。(牵头单位:区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区委编办、区人社局)

6.工业企业人才培养专项

围绕汽车产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及智能石油装备制造等区域重点产业发展领域,支持鼓励园区企业发展,积极建设工业企业人才示范培训基地。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重点企业联合开展新产品开发、技术攻关等活动,加快引进培育创新团队和优秀企业家、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骨干人才。每年组织优秀企业家赴高校或者先进发达地区培训考察学习,组织开展高级管理人才、专业技术骨干人才专题研修班。适时开展“优秀企业家”“技术研发先进个人(团队)”评选表彰活动。(牵头单位:区投资工信局,责任单位:区工商联、区教科局、沣京工业园管委会、西户高新区管委会)

7.科技人才培养专项

加强创新创业基地、孵化器、创业园区等平台建设,支持鼓励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大力培养科技人才及科技人才团队。着力培育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引进培育科技人才在鄠邑区创新创业。对获得国家、省、市级科技进步奖的第 一完成人或单位,依据《鄠邑区科技创新专项基金管理暂行办法》(鄠政办发〔2019〕81号),分别给予3万元、2万元、1万元的奖励;对获得市级以上“创客之星”称号的优秀创业人员给予1万元奖励。(牵头单位:区教科局,责任单位:区投资工信局、沣京工业园管委会、西户高新区管委会)

8.教育人才培养专项

依托“名校+”“名师+”“名校长+”工程,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加强校(园)长队伍建设,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完善教师培训机制,深入开展教师“青蓝工程”,促进青年教师三年成优秀,五年成骨干。到2022年,组织开展专业化培训12000人次,培训覆盖率达到95﹪,培养区级以上骨干教师300人。建立“成长型、专家型、领航型”校(园)长梯队,每学期举办1场“新时代新校长”论坛,举办1场名校长报告会,每年举办1场校长域外培训交流分享会,培养、激励、支持校(园)长争创市级名校(园)长。建立校长教师荣誉制度,每年开展1次评优表彰活动。(牵头单位:区教科局,责任单位:区委编办、区人社局)

9.技能人才培养专项

积极创建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鼓励各类技能人才参加国内外技能大赛,对于获得国家级以上重要奖项的选手或团体,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奖励。在全区企事业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岗位练兵、技能比武、非公有制企业创新竞赛等活动,开展个性化技能人才培养工程。每年组织开展技能人才培训班,有计划、有重点培养一批代表全区一流学术、技术、艺术水平的技能领军人才。(牵头单位:区人社局,责任单位:区总工会)

10.文化领域人才培养专项

结合文旅融合发展思路,依托民间艺术创业园、旅游文化企业、农民画展览馆建立文旅人才培养基地。组织开展区域特色文旅活动、行业比赛、评优表彰等活动,搭建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等文化人才展示平台。分层次推进各领域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每年组织农民画创作者培训班,遴选一批文化传承传播人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文化文艺骨干赴异地交流学习,每年培养至少5名文化名家,20名农民画家,10名非遗保护专业人才,5名文旅融合复合型人才,为全区培养和储备一批多层次多学科的文化产业人才和文旅融合复合型人才。(牵头单位:区文旅局)

11.卫生健康人才培养专项

围绕专业化、职业化培养方向,完善卫生健康人员职称评定和人才评价体系,组织开展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学历继续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有效促进卫生健康人才职业发展。加大重点专科人才培养力度,每年选派区内医疗系统骨干人员赴上级医院培训学习,充分发挥“医联体”的带动作用,邀请市级医疗专家开展业务知识培训、技能点评等工作,不断提升卫生健康人才素质。每年组织业务轮训1000人次,评定高级职称10名,培养骨干医生3名、优秀青年医生3名。(牵头单位:区卫健局)

12.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专项

依托农业高校、农业培训机构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立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依托区乡村振兴学院,将农村青年党员、农村致富能手、新型职业农民、农村退伍军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等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采取集中培训+实践培养,创业指导+项目孵化等模式,举办乡村振兴人才培训班,提升农业农村人才的政治素质、专技能力和致富带头能力。分层分类抓好村“两委”班子成员、农村党员培训教育,实施“头雁工程”“致富带头人工程”“高素质农民工程”等,加大对优秀农村青年的培训力度,为乡村振兴配备“生力军”。每年培训乡村振兴人才不少于2000人。到2022年,全区实现“村村六有”(每个行政村都有集体经济发展、种养技术、三产融合、新型组织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村庄建设等领域的专门人才),乡村振兴人才达到5000人。(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区委党校)

13.促进科技型企业快速发展

采取“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培育路径,分层分类精准指导服务。对首次通过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依据《鄠邑区科技创新专项基金管理暂行办法》(鄠政办发〔2019〕81号),每户奖励5万元;对首次认定的市级高新技术企业,每户一次性奖励1万元。(牵头单位:区教科局,责任单位:区统计局、区税务局)

14.支持建设新型研发机构

对获得认定的国家、省、市级企业工程研发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依据《鄠邑区科技创新专项基金管理暂行办法》(鄠政办发〔2019〕81号),分别给予5万元、2万元、1万元的资金扶持。(牵头单位:区教科局,责任单位:区投资工信局)

15.优化科技创业孵化能力

对首次认定的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及命名的市级以上农业科技示范园(基地)、星创天地、创新试验示范站等农村科技服务平台,依据《鄠邑区科技创新专项基金管理暂行办法》(鄠政办发〔2019〕81号),对获得国家、省级、市级平台的,每户分别奖励3万元、2万元、1万元。认真贯彻落实《鄠邑区关于开展“创业鄠邑”行动计划(2017—2021)的实施意见》,支持我区众创空间建设,优化、美化、绿化全区各类科技成果转化载体,提升文化品位和软实力,打造环境优美、服务周到的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环境。(牵头单位:区教科局、区发改委,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投资工信局)

16.建立区校融合推进机制

开展“拜师访友”活动,加深同高校的合作交流,深入发掘省内外高校院所科研项目,特别是西安市高校、市属高校、驻地高校科研项目资源;通过地方与高校定期互访,院所与园区相互协作,专家与企业互动交流等方式,建立多方位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畅通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渠道,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牵头单位:区教科局,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投资工信局)

17.深化科技金融融合

发挥科技金融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资金保障作用,积极同各类投资担保公司、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解决小微企业承载科技成果转化融资难的问题,支持服务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解决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资金问题。通过深化科技金融合作,逐步形成支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融通机制。(牵头单位:区教科局,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市场监管局、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市鄠邑区支行)

18.建立人才帮办服务机制

印发《鄠邑区人才服务直通车管理办法》,整合人才服务项目,创新服务举措,发放“人才服务卡”,为人才服务提供制度保障。落实区级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专家制度,切实为人才专家解决工作生活实际问题,进一步畅通领导干部与专家人才沟通联系渠道。在区人才交流中心和区行政审批局办事大厅设立人才服务岗,指定人才服务专员,向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及研发团队提供全方位、全过程优质服务。(牵头单位:区科协,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行政审批局、公安鄠邑分局)

19.加大人才安居保障

依据人才安居相关文件精神,落实人才安居货币化补贴。开展多样化人才安居保障,鼓励有条件的园区、企业自建人才公寓。落实高层次人才住房保障待遇,积极筹建人才公租房。(牵头单位:区住建局,责任单位:沣京工业园管委会、西户高新区管委会)

20.从优保障人才子女就学

设立人才子女就学“绿色通道”,引进的急需人才、高层次人才子女可在全区范围内一次性选择任一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牵头单位:区教科局)

21.提升人才医疗健康服务

设立人才就医“绿色通道”, 引进的急需人才、高层次人才在区级医院享受诊疗预约和专人代办服务,每年免费组织体检一次,并建立健康档案,实行动态跟踪服务。(牵头单位:区卫健局)

22.落实高层次人才个税奖励

对年收入超过30万元的国内外顶 尖人才、国家级和地方级领军人才,按照其缴纳个人所得税留成市区部分的相应额度,经审核后予以全额奖励,对我区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全程帮办服务。(牵头单位:区委人才办)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统一领导,强化区委人才办牵头抓总职能,建立人才队伍建设及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制度。各牵头单位要健全组织机构,配强人员力量,夯实工作责任,形成统筹协调、分工协作、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二)细化任务分工。牵头单位要切实落实责任,结合工作实际,对承担工作任务进行分解,要制定工作方案、列出任务清单、明确具体责任人。要注重与管理对象、服务对象,辖区企业、高校的沟通联系,充分发挥和调动各领域人才及科技创新工作积极性,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

(三)从严监督考核。结合全市“十项重点工作”考核办法,将人才队伍建设及科技创新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重要内容,实行每季度“一督导、一评价、一排名”,区委人才办将采取实地督导、量化考核等方式,对各单位任务完成情况每月进行检查,对工作推进缓慢、任务落实不力的单位通报批评。

(四)营造舆论氛围。要创新宣传方式方法,及时总结全区人才队伍建设及科技创新工作中新经验好做法,在市级以上媒体宣传,着力营造尊重人才、关爱人才、成就人才的良好氛围,努力形成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社会环境。

更多资讯持续更新中......